李培根:文明之后才一流——在2013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悠悠文明
(1)现代大学文明200年
有人将现代大学文明从洪堡那个时候算起。后来,威斯康星大学提倡的社会服务也开了大学文明的一代先河。今天,很多大学还在追寻新的文明。创业型大学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大学文明,像刚才我提到的英国的WARWICK大学,也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
技术发展是不是会催生新的教育文明?包括手段上的,比如说网络的发展对教育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未来中国大学的竞争主要取决于文明进化的速度与程度,尤其是一流大学。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尽早觉悟的话,可能是有问题的。
大学文明至少应该部分起到引领社会文明的作用,真正的一流大学是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大学不能够仅仅只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那你这个大学的档次是不够的。
中国一流大学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最近这些年,中国大学发展非常快。这在我们学校就可以看得到,在研究方面,我们开始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也到了要追寻大学文明的新阶段。我们现在处在什么阶段?从文明角度来看,我们正处在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移的时期,我不知道这个判断是不是有道理。或者说,我们学校的发展到了从粗放式发展到文明进化的阶段。
(2)我们已经有所觉悟
在2011年党代会上,学校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转变就是一个例证。这些年,学校注重价值观的塑造,也重视精神风貌定型。如我们把“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作为我们的价值观,认为“开放、引领、竞争、转化”最能体现华中科技大学的精神风貌。
粗放、跨越、超常规为主的发展方式已经基本上过去了。今后局部可能还会有跨越的、超常规的发展,但是总体上、主体上那种发展方式已经过去了。
(3)我们要有信心
如果说发展要转型的话,我们要有信心。应该说,我们的发展现状在大环境中还是相对比较好的。我前面讲的那么多小故事,有很多正面的、积极的,反映出我们学校好的方面、文明的方面。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觉悟得比较早的。包括我们的党代会,我们的制度建设,我们有好的基础,等等,我们应该对转型发展有信心。尤其是最近的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照照镜子,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院系照照镜子,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哪些方面还欠缺文明。照镜子,洗洗澡,一方面是为集体的发展,为学院、为学校,另一方面,作为党员干部来讲,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照照镜子,查查问题。
(4)大学精神
我一直避谈大学精神。有校友、校内的大教授就问过我,到底我们的大学精神是什么?曾经有一位说把竞争转化作为大学精神是不是太俗气了一点。我说,你们误解了,我不是说竞争转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学精神,那是一种大学的精神风貌。我一直希望九思同志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句话能够永远成为学校的精神风貌。精神风貌和大学精神是两回事。有的学校因为有历史,他们将明德、弘毅,或厚德载物等这些有历史、有文化的词语总结为大学精神。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些词语,但是估计效果不一定会很好。那种情况是和它特定的历史,甚至特定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
从大学精神的本质来讲,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六个字概括华中科技大学的精神,就是“独立、自由、责任”。独立,对大学而言,我们相对于社会,相对于政府要体现独立之精神。教师要有独立的研究方向,也要有独立的治学精神,这种独立,是大学里必须要有的。自由,包括现代大学公认的学术自由,自由表达,还包括我们提倡的让学生自由发展。有人会问,创新呢?我们不是讲“创新是魂”吗?难道创新不应该成为大学精神吗?我以为,你有独立,有自由,创新就在其中了。责任,我认为,对现代大学尤其是对华中科技大学而言,从我们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我们今后发展的条件来看,我们应该把责任特别作为我们的一种精神。这个责任包括我们对学生的责任,培养人的责任……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讲过一句话:“大学对过去和未来应该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我们的年轻人对过去要有记忆,要面向未来,引领未来。一个一流的大学更应该有引领作用,我们也应该把它看成是大学责任的一部分。我认为,倘若真正我们在这六个字上努力,那么华中科技大学的格调、灵魂、宗旨都在其中。
(5)教育文明
前面我讲了那么多故事,也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今后我们怎么作才使我们的教育更文明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人的意义上去理解教育?不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成为人。我们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开放?
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具体要从什么做起?我一直在跟教务处的同志商量,我们要有一些具体的举措。我们不能指望在三五年就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恐怕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是,我们总归要一点一点做起,很多事情是我们能够做的。
我们正准备推行“责任教授”。“责任教授”的职责最关键就是要拉近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我们不得不承认,尤其是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可能远了一点。大家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学校里学习,我们肯定希望孩子能够与优秀教师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有的学生完全见不到我们的大牌教授,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们要教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这是创新教育必须教授的知识。启明学院就在进行这样的努力。
新加坡大学推行的大学生体验学习我们是可以做的,美国一些学校推行的“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南大学张校长告诉我,他们现在抓课堂,就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现在的教师常规地满堂灌,一堂课讲完了,拍屁股走人。他就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和教师互动,这个不难。中南大学现在就在推行这种教学方式,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学习。启明学院的某些做法是不是可以推广?还有学生工作,有一次,我到香港中文大学看他们的学生工作,人家还不讲社会主义,但是他们的学生工作做得很好,我觉得这都是教育文明的一部分。我们不是空谈文明,而是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实实在在去做的,落到实处。
科技对教学手段的影响,往往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或者说新的教育文明。
是否需要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需求而设立新专业?前不久,在一个范围里我们谈到数字化医疗与卫生。有人提出,有没有可能开设数字化医疗与卫生专业。我印象中刘延东同志不久前跟我们讲话时谈到医疗装备,意思是说我们的医疗装备很多都是进口的,国产的很少。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理工科和医科的结合还是很欠缺。数字化医疗与卫生有没有可能是新的专业?如果是新专业的话,可不可以有新的运转模式?通常一个新专业的设立,可能在一个学院,有没有可能跨学院来共同办一个专业?
最近,光电国家实验室正在筹划一个国际化示范学院。国家外专局支持的,我们暂时叫先进工程学院,准备招一个班学生,跨专业,我们也是在探索之中。我认为,这种探索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要怕失败,探索本身是追寻教育文明的一部分。
(6)研究文明
如何在学校里鼓励好奇心与兴趣驱动的研究?我觉得学校和院系都可以有所作为。学校有自己学校基金,有自主的科研基金,我们是不是可以支持少数完全凭好奇心和兴趣驱动的研究项目?院系也可以支持。
前瞻性很重要。我前面提到机械学院的故事,前瞻对于一个学院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组织创新,大的方面对国家,小的方面对学校、对院系,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事情。
多学科交叉,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也是必须坚持的。
我们讲有组织创新,这需要团队精神,但是我们要提倡什么样的团队文化,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我前面提到要避免“不长草”,这种情况要求学科带头人、领头人的人格魅力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于研究经费的使用,可能我们的财务部门、科研部门、院系都要作出共同的努力。
(7)大学产学文明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我们学校一个很好的特点,也是我们要坚持下去的。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今后还要努力。它已经上升为现代大学责任的一部分。
我们看一看当代教育家克尔的现代大学观,他认为,一方面,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现代大学有责任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致力于知识探索。“把那些自己能够做好,而别的社会机构不能做好,至少不能像大学做得那样好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尤其是在中国,我们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一般的企业不能像我们做得那样好,以3D打印为例,在很多年前,企业就不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这就给了大学的一种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很好舞台,在很多情况下,其他社会机构如企业难以做好的事情,大学却可以发挥作用。参与的结果可能是,我们不仅是可以引领科技的发展,甚至是引领某一个行业的发展,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是很了不得的。大家要把我们的产学文明看成是华中科技大学责任的一部分,要让它真正融在我们的骨子里、血液中。
我们的产学文明要坚持并发展下去,而且要在这方面凸显在同行中的特色。丢掉这方面的特色,以后的华中科技大学可能什么都不是。
我们的产学文明中还要强调引领和转移,包括技术引领和知识转移。另外,我始终强调学校的产业重在孵化,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有退出机制,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产学文明的一部分。
知识产权问题。有少数教授认为,成果转化跟学校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希望院系领导要提醒教授们。学校是很宽松的,转化的成果70%归个人和团队,30%归学校,30%中再拿出一半给院系,学校真正拿到的是很少的,只有15%。院系的领导要注意这个问题,要提醒教授们,你的成果转化并非与大学无关,要审计起来,说严重一点,那可以叫做国有资产流失。因为成果是学校的,那不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吗?这次审计中发现一些问题,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是大环境的影响,但是,总是要负一定的责任。
(8)大学人事制度文明
大学人事制度要体现对教师价值的尊重,对教师责任的规约。怎么体现对教师价值的尊重?希望人事处的同志也好,院系的同志也好,大家都可以跟我们出主意。也不可能说教师想怎样就怎样,让教师有那么绝对自由,这也不可能。教授应该履行他相应的责任,我们怎么去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如何从人事制度上使教师更“文明”?我们的教师中不文明的现象是存在的,个别很恶劣的情况也有,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有。科研中的不文明就不用说了。总而言之,我们要怎么从人事制度上使教师更文明?如何使张益唐之类的人能够呆住?张益唐这种人即使在国外一流大学也不可能是很多的,要有合适的环境使这种人可能呆住。
(9)管理文明
我们要建立大学章程。教育部规定我们必须在明年6月份之前完成大学章程的制订。这是制度,我前面提到,我们不仅要有制度,而且保证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在制度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还有行政化,官本位的问题。广大干部应该注意,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我们学校,官本位的因素,行政化的因素要尽量少一些。
我们的民主意识也要进一步增强。
用信息技术去提升我们的管理文明,这也是必要的。
(10)人的文明
所有的文明都归结于人的文明。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有责任意识。我们学生、教师、干部都要有责任意识。其次要有创新精神,包括引领新的文明。一些大学在追寻新的文明,未来我们能不能够甚至引领某种新的文明。此外,我们还应该具备法制意识,干部的服务意识,教育者的良知和底线等。还希望我们尤其是教师队伍中的学气更多一些,江湖气小一点、少一点。
(11)文明困惑
说到文明,我们有时候也有一些困惑。比如说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究竟我们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中间怎么拿捏?又比如人事上的严格与宽松,我们怎么把握?一方面,我们要对教师尊重,有一些方面要表现得比较宽松,另一方面,也不能不需要严格。MIT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人事上的严格。还比如有组织创新与自由研究,怎么把握?有组织创新是我们提倡的。即使是一个大的团队,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团队中的成员一方面有协同,另一方面也有他们独立的研究方向,可以开展一些自由研究。对于学院来讲,一方面鼓励一些人搞大团队,另一方面,他们中的成员也可以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学生中的消费主义。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但是也要避免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如果学生连老师都不尊重了,认为自己是上帝,一切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完全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这也是一个问题,需要好好引导。再比如轰轰烈烈与宁静自由。我们强调社会服务要轰轰烈烈,社会服务的事情很容易做到轰轰烈烈,然而,洪堡是很强调宁静自由的,这两方面我们要把握好的。我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有时候,这竟成了我们容忍不端的开脱之词,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特色,国情,校情与文明,我们要有特色,要坚持特色,但不能让特色成为我们容忍不文明的理由。
结语
希望大家注意的是,转型是会有阵痛的,有时候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影响我们的工作,影响我们的业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转型是哲学意义上的否定。大家不要认为转型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否定,前面我已经申明过。按照斯宾诺莎的说法,“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这的确是哲学意义上的否定,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转型期别丢掉了坚持。说到转型,我们该坚持的一些东西一定要坚持,比如说我刚才讲到的产学文明。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进化。我们已经有某种文明自觉,而追寻文明是所有的干部、教师、学生的事情。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有很多文明的例子,我前面讲的小故事已经说到了。同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不文明,希望我们的干部们、教师们都仔细想一想,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我们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身边有什么不文明的现象。
希望今后大家共同努力,让身边的工作更文明一点。如职能部门可以仔细想一想,你们的工作怎么更方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这样做就是使你的工作更文明。文明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每一个干部都可以跟自身工作结合起来,去做一点文明的贡献。
希望让文明成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习惯。当文明真正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它就是真正的文明了。
网上有个段子,把中国的名校都调侃了一遍,其中对我们学校说的是:“昙花一现华科大,怨天尤人没身价。”我想,我们可不能够怨天尤人,我们要不断追寻文明。不断追寻文明,我们就不会昙花一现;不断追寻文明,我们方能可持续发展。“身价”就在文明中,文明之后才一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