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军院士带队在工研院开展“颠覆性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调研工作
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开展“颠覆性技术识别培育方法与机制研究”专题调研工作,5月12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邓建军院士带队,广东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光宇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科等一行专家莅临工研院,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区合笑陪同调研。工研院院长张国军教授及团队研发负责人、核心骨干参加接待。
在科技成果展厅,张国军向调研组一行重点介绍了工研院的发展定位,以及在科技研发、技术服务、 、人才培养及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组建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我国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工研院肩负着东莞乃至广东制造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历史使命,为万余家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服务,打造了高效协同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在座谈会上,张国军畅谈了在莞发展十余年的工作进展及感悟,感谢东莞市政府提供的良好环境,包括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引导下,工研院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团队建设专职化、产品研发高端化、技术服务规模化、 链条化、体制机制新型化”等做法。逐步从支撑产业到引领产业的实践探索,先后发起组织了全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示范点、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点并被选为交流会唯一示范现场,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全国23家之一),推动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决赛胜出(全国首批15个之一),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华为、格力等世界500强企业核心供应商,为万余家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服务。
结合“十四五”规划,汇报了研究院下一步工作规划:研发方向往高处走,更加强调前沿,更加强调交叉。产业发展往实处走,致力于将已有的产业化公司做强,培育实现“孵化-投资-创办企业上市”。空间拓展往远处走,紧抓大湾区发展机遇,实现“体化、分布式、复合型”布局。机制改革向深处走,探索经营权所有权分离,建立真正市场化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
调研组对工研院作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实践“三无三有”体制(即“无级别、无编制、无运行费”,“有政府支持、有市场盈利能力、有激励机制”),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进展及创新性科技成果表示肯定,表示通过本次实地调研交流,为总结颠覆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做法,并为我国培育颠覆性技术、促进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证参考。
02 参观调研
此外,调研组一行参观调研了部分实验室。目前,工研院在运动控制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无人自主技术、工业大数据、3C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及大功率激光器等研发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同时拓展了新的研发方向,开展光刻机光源等“卡脖子”难题研究,开展陶瓷材料改性及高性能构件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并积极推进研发成果转化。
在大功率激光器件与工艺装备技术实验室,大功率激光器创新团队带头人马修泉汇报了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事激光光源与激光制造装备相结合的科研工作,2018年推出了商用化的单光纤5kW工业激光器模块,又相继突破特种合束器拉制、高功率光纤光栅刻写技术、超高功率QBH/QD技术等一系列核心器件关键技术,多模合束输出功率已突破30kW,后续输出功率还在不断提升中。承担了“”广东省首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高功率光纤激光驱动13.5nm极紫外光刻光源的机理与优化研究”,首次提出“高功率光纤激光频域-时域-空域多维脉冲控制组合打靶”新理论,为攻克关键技术,打破国外高端芯片制造技术封锁打下基础。
在全自主无人艇实验室,团队核心成员耿涛副教授汇报了团队重点突破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以及多艇协同等多项无人艇关键技术,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鉴定。成果入选Nature Physics研究亮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已研发出江豚、海豚系列无人船,小豚动力、智控和智讯等核心功能部件,以及小豚智测和小豚智教应用解决方案等系列产品,已在教育、环保、船舶、测绘、应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相关领域开展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