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院士一行调研考察工研院
2021年1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院士带领校领导、机关部处和学院领导一行到访
(简称:工研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简称:广智院),就产学研平台的发展情况展开了深入调研考察。
学校副校长许晓东,副校长解孝林,校长办公室主任张耀、本科生院院长陈刚、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廖小飞、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唐江等参加调研。
在科技成果展厅,工研院、广智院院长张国军向李元元校长一行重点介绍了工研院的发展定位,以及在科技研发、技术服务、
、人才培养及产业集群等各方面的工作进展。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组建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我国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工研院肩负着东莞乃至广东制造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历史使命,为万余家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服务,打造了高效协同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01 座谈交流
在座谈会上,张国军对李元元校长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分享了工研院“有梦想,在路上”的建设工作体会,逐一畅谈了工研院在莞十余年在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工研院体制机制新型化、团队建设专职化、产品研发高端化、技术服务规模化、
链条化等做法。对标学校“双一流建设”五大任务,工研院通过为师资队伍成长提供工程化和交叉学科平台、为培养拔尖人才提供实践及创新创业环境、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供经费支持、为成果转化最终落地提供完整路径、传承学校优秀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来回报学校,逐步从“背靠学校”到“面向学校”的转变。
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思考如何发挥工研院作用,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进展:研发方向往高处走,更加强调前沿,更加强调交叉。产业发展往实处走,从规模向质量,实现对学校的直接回馈。空间拓展往远处走,实体化、分布式、复合型。机制改革向深处走,经营权所有权分离,激发团队、社会资本和建设依托单位积极性。
李元元校长对华中科技大学在东莞布局开展一系列工作表示肯定。工研院作为华中科技大学驻外研究院所中的排头兵,起到了“从学校转移,在市场转化”的重要作用。在研发过程吸引了大量高层次的人才,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平台,人才培养有成效,反哺科研工作上层次。作为全国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了高效协同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是产学研最完整的体现,并把将创新链延长到产业链,自主创办企业,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在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特色。
李元元校长请参会的两院干部和员工逐一发言,他表示,能强烈感受到团队成员突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学校情怀,并结合之前在粤从业经历,勉励团队成员坚定信心,学校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强调做研究艰难,做成果转化办企业,技术产品被用户认可更难,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有理想情怀,了解行业市场、掌握核心技术、学会团队管理,必须付出10倍努力来应对。
李元元校长指出,工研院正在谋划的主要工作,体现了与学校同频共振,逐步形成了“最富有创新活力、最具有升值空间、最贴近服务企业、最受职工信赖和热爱”的特色。下一步发展要要大胆改革创新,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联动,做到“出人才、出成果、出企业、出经验、出政策、出文化”,吸引更多学科成果往工研院转移,将工程化成果进一步转化为能够助推产业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将成果真正地实现产业化,链接湾区资源,加强生产场地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做大做强并培育成为领头企业,将工研院打造为支撑学校在大湾区进一步推进工程化的窗口与重要基地。
02 参观调研
此外,李元元校长一行参观调研了部分实验室。目前,工研院、广智院在运动控制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无人自主技术、工业大数据、3C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及大功率激光器等研发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同时拓展了新的研发方向,开展光刻机光源等“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研究,开展陶瓷材料改性及高性能构件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并积极推进研发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