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投入将大幅增加
享有“下一个4万亿”之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出炉,在2010年底,搅动起了相关制造产业的投资热潮。国务院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个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来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战”之后,DNA掀起的生物学革命、高分子化学带来的材料学革命以及原子能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世界经济引领上另一个高峰。刚刚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重新认识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政策主张。再工业化的重点当然在战略新兴产业上,历史证明战略新兴产业上的一个创新,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中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设定了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占比达到15%左右,并且吸纳、带动就业能力要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同时,支持力度之大,不亚于2009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央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然而,制造企业投身到这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蓝海”中,需要非常谨慎。这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有些我们并不陌生。以一直是行业热点的新能源产业为例,近两年已经呈现出高风险、过度竞争的态势。新能源领域面临的致命问题是技术短板使其难以规模化,比如电力储存技术、电网接入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间歇性等问题都没有完善,所以短期内它们无法成为商业化的主体替代能源,企业投身其中必须做好攻克技术难题的准备。
新兴领域切忌一拥而上,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个有警示意义的前车之鉴是中国的芯片产业。2000年,国务院公布18号文,加大对芯片业的扶持力度,是当时所有行业中最优惠的扶持政策。当时,无论行业内部,还是分析投资机构,都对中国芯片业充满期望:对2010年之前的市场年均增长率,没有一份市场预期低于30%,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速。在2000年,全国芯片设计企业仅98家,2001年就翻了一番达到200家,到2003年达到465家。但是,大量的投资并没有使这个产业发展起来,如今资本撤离,芯片产业仍在困局中挣扎,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没有高端芯片设计和生产的核心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只有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整个产业才会有大的发展,大量的投资是必要因素,但不是决胜性因素。